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白雲的故鄉~~武界部落

武界簡介
南投仁愛鄉的武界部落(法治村)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,也是台灣布農族分布最北的一支。全村約1百餘戶,人口約8百人,多以務農為主,是個民風純樸的美麗部落。坐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,並有濁水溪與栗栖溪穿流而過,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,由於清晨都有雲海湧現,而被稱為「雲的故鄉」,加上未經人煙雜沓,保有原始風光及布農族最純真的年代,猶如人間淨土。
武界部落雖屬於仁愛鄉,但尋訪的捷徑得由埔里的投71鄉道入山;這條路是通往武界唯一的要道,又被稱為「武界林道」,隨著埔里城市風光淡出視線,綠意成了路上唯一的風景,當耳畔傳來廣播聲、叫賣聲,我以為部落到了,結果是峽谷地形引起的共鳴效應,部落看似近在眼前,卻還得再繞過好幾個彎才能達陣呢! 

名稱由來
在布農語中武界(Vokai)代表地下水冒出來的地方,因為6~11月都有地下水湧出,日本人將其音譯為武界山巷是部落核心,民居、教堂、民宿、商店依傍兩側,被封為「武界西門町」。此地生活就在這條巷弄裡上演,老人與小孩是故事中的主角;巷頭立著節制飲酒生活公約,內容引人會心一笑;街尾的「武界石藝工坊」是當地工藝代表,藝品由遍布濁水溪河床的片頁岩點石成金,創造出具有原民味的當地藝術。
地形簡介
武界的開發與水有深厚淵源,山高谷深的地形加上豐沛的水源,從日治時期是水利重鎮,橫越濁水溪的栗栖溪引水工程是史上巨作,負責將武界水壩的水穿山而過引入日月潭,總長16.4公里,耗費130億元。前往途中樹立著數幅原民彩繪,以鮮豔的色彩、傳神表達布農的風情,還有以象形手法記載的行事曆;楊志明說布農族以「▲」代表1天,用圖形來記錄生活點滴,看圖說故事有趣得教我意猶未盡。
武界,光復後更名為法治村。 此外,武界也有多處天然景觀,我們往昔日銜接霧社的武界古道探秘去,從思源吊橋越過濁水溪、武界水壩台電工作站後,路由產業道路變羊腸小徑,由於水庫還在修補中,有段路是邊貼著山壁,邊緊鄰懸崖的地勢,穿過後就是林蔭小徑。
景點簡介
古道上有10餘座吊橋,以高懸在水庫上方的潭上橋歷史最悠久;由於幾經天災蹂躪,古道後段的路已肝腸寸斷,探訪先民蓽路藍縷的行腳就在潭上橋前打住,然而我們並未就此折返,反而往橋頭旁的小徑挺進,理事長說最美的風景藏在後頭。
這段路在我們使出蜘蛛人攀岩走壁功夫後,默默娜瀑布自50餘公尺高的山壁沖洩而下,空山幽谷的靜謐遠超過桃花源的意境!回到部落我們來到「武界民宿」喝茶,傾聽店主人-瑪嵐大哥是布農族人透過他的導覽解說,將布農族的故事,族人的生活習俗,及武界在地特色、歷史,讓您渡過一個富含生態、文史等深度知性、趣味的旅遊專業行程。
武界推薦景點:
(1) 武界部落巡禮─(部落概況介紹)
(2) 武界吊橋懷念巡禮─(古蹟)。
(3) 武界思源吊橋之遊─全長約100公尺。
(4) 蝙蝠洞之遊─大葉蝙蝠翼展約30公分,台灣碩果僅存,數量不多。
(5) 武界瀑布─珠圓清秀,漫天花雨,朝陽中滴下水珠,半著彩虹閃爍。
(6) 鐘乳石壁─萬年累積鐘乳石尖掉落─串串珍珠。
(7) 舊武界壩之遊─日本興建水庫,引水至日月潭發電。
(8) 新武界壩引水道拱橋之遊。
(9) 溯溪:一線天生態之旅、(龍紋石檢拾)。
(10) 曲冰遺址-布農族二千年前部落遺址。
交通指引
武界部落在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,不是往霧社(盧山)方向,沿台14線剛要進入埔里市區前需先過一座「愛蘭橋」過橋後(紅綠燈)馬上右轉→直走到底→再右轉→往武界方向